“我之所以選擇現身說法,就是想通過自己的慘痛經歷告誡和警示后來人,不要被高息蒙蔽,遠離非法集資?!?昨日,江北區,拿著合同書悔恨不已的陳大爺。 記者 張路橋 攝
重慶商報訊原本指望用手中的積蓄快速“生”錢,好換一套帶保姆房的大房子和老伴養老。不料,卻因投機心切誤入非法集資陷阱,不僅沒有掙到錢,就連30萬元的本金也打了“水漂”。昨日,被非法集資騙走30萬元養老錢的陳大爺打進商報熱線,向商報記者講述了受騙經過,希望用自己的慘痛經歷提醒市民不要再被所謂的高息所蒙蔽,自覺遠離非法集資。
初嘗甜頭
投了兩次都按時兌付
“其實一開始我是拒絕的,但投了兩次都按期兌付了高額利息,嘗到甜頭后便放松了警惕?!弊蛉?,在退休教師陳大爺位于江北區南橋寺的家里,商報記者見到了拿著合同書悔恨不已的陳大爺。
“兩年前,獨生女兒不幸患癌癥去世了。由于老伴常期臥病在床,女兒走后,照料老伴的重任就落在了我一個人身上?!标惔鬆斦f,今年85歲的他照顧老伴的飲食起居也是越來越力不從心,很想請個保姆幫忙??紤]到居住的房子只有兩居室,如果請保姆需要換一套帶保姆房的大房子才行,他便想著把30萬元的養老積蓄拿出來投資賺錢,以便為換大房子籌集資金。
2013年3月的一天,陳大爺和老伴在小區附近散步時,一名西裝筆挺的小伙攔住了他們。小伙自稱姓楊,是一家投資咨詢公司的客戶經理?!斑@是我們的生態養殖項目,規模大、證件全、回報是銀行存款的10倍……”小楊塞給老兩口幾張傳單后,講起了公司的發展規劃。急需用錢“生”錢的老兩口很是動心,告別小伙后不久,老兩口就決定先投5萬元去“試水”。
“那時候運氣好,連續投了兩輪,每月都得到了與投資咨詢公司協商的高利息?!标惔鬆斦f,從此之后,他便對此深信不疑,認為每個月能拿到比銀行利息高很多的回報,確實是一種生財之道。
深信不疑
拿出所有積蓄追加投資
“我現在跳槽到一家更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來了,爺爺可以放心過來整點大手筆投資,利息回報比之前的兩家都要高?!比ツ?月,陳大爺接到了小楊打來的電話。沒過幾天,小楊就主動拎著水果及營養品來看望他們老兩口。見到他們,小楊熱情地噓寒問暖拉家常,幫忙收拾屋子,這讓失獨后的陳大爺和老伴感到很欣慰。
“只要投資,穩賺不賠,而且每月都可領取一筆豐厚的回報?!毙钣忠淮沃v述了業務項目,他說這次投資的是長壽的一家高檔酒店,年收益率30%。陳大爺說,雖然并不了解項目的具體運作方式,但因為信任小楊,當下打定主意投資。
隨后,老兩口取出了所有的養老存款30萬元,在家里和小楊簽訂了投資合同?!昂贤s定每月30日支付利息,我們簽訂合同那天正好30日,小楊當場就給了一個月的利息7500元?!标惔鬆斦f,這樣的投資讓老兩口心花怒放。而小陳所在的這家資產管理公司辦公室在哪兒,他們聲稱的高回報酒店項目在哪兒,對于這些信息,陳大爺稱自己完全不知,也沒想過去做核實。
美夢破碎
老板跑路30萬沒了
去年11月底,又到了合同約定的利息返現日子,但是綁定銀行卡的手機卻遲遲沒有響起短信提醒的鈴聲。陳大爺趕緊聯系業務員小楊,沒想到對方告訴他已經離職兩個月了,投資的事可以找公司另一個業務員小陳。
“請放心,錢肯定能給你,現在只是資金周轉出現了問題……”小陳在電話里安慰陳大爺道。
“我聽了渾身直冒冷汗,腦子里縈繞著一句話:壞了,不會被騙了吧?”陳大爺說,噩耗在今年1月傳來。一位辦案民警打來電話詢問他是否在這家資產管理公司有過投資,他才明白原來公司老板涉嫌非法集資早就跑路了。
“深知自己的行為就像一場賭博,現在很是后悔。辛苦積攢下的養老金就這么沒了,我和老伴都很難過,一下子瘦了很多,整天郁郁寡歡。幸虧親戚朋友開導才逐漸打開了心結?!崩详悷o奈地說,貪念讓人深陷發財美夢,而夢碎后帶來的不僅是錢財損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傷害。他之所以選擇現身說法,就是想通過自己的慘痛經歷來告誡和警示后來人,不要被所謂的高息蒙蔽,遠離非法集資。
鏈接
非法集資五大心理特征 市民要理性投資
為什么騙子們會常常得手?究其主因,還是由于一些人想要“得到更多”的貪婪心理。昨日,重慶打非辦剖析了非法集資受害者的五個心理特征,勸誡投資者理性投資。
1
強烈的趨利心理非法集資的核心原因就是追逐暴利,受害者為了金錢鋌而走險。在犯罪分子的種種引誘下,再加上先期高額回報兌付的“誘餌”,受害群眾受利益驅動,頭腦發熱,自然會降低防范意識。
2
盲目的跟從心理據很多受害群眾講,他們當初對參與的非法集資活動也半信半疑,但看到周圍朋友或同事都參加了,并從中獲得了好處,受害人往往抱著這樣的心理:他們都入了,不會有假吧?導致后來的群眾產生一種盲從心理。
3
僥幸的投機心理在非法集資類案件中,受害者一般不主動報案。更有甚者在經歷了一次上當受騙后,還是抱著僥幸心理,期望自己接手的不是那“最后的一棒”。
4
不科學的理財心理非法集資類犯罪活動的受害人多是中老年人,他們掌握的相關理財渠道較窄,對不法分子宣傳的眼花繚亂的“理財工具”缺乏了解,也不會主動調查是否合法合規,受害者往往傾其所有“賭一把”,損失慘重。
5
偏激的上訪心理 “只有不斷去找政府,政府才重視,才能早日追回贓款?!眳⑴c非法集資的群眾法律意識較為淡薄,在犯罪嫌疑人攜款逃跑后,受害者想通過上訪追回損失。重慶打非辦強調,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因參與非法集資活動受到的損失,由參與者自行承擔,而所形成的債務和風險,不得轉嫁給未參與非法集資活動的國有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以及其他任何單位。債權債務清理清退后有剩余非法財物的,予以沒收,就地上繳中央金庫。經人民法院執行,集資者仍不能清退集資款的,應由參與者自行承擔損失。在取締非法集資活動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只負責組織協調工作。這意味著一旦社會公眾參與非法集資,參與者利益將不受法律保護。
??? 商報記者 梁齡 實習生 黎智菡
|